首码之家首码网

首码之家首码网

警惕!虚构的“中巴光伏” 涉嫌资金盘传销骗局:揭秘一场横跨两国的虚假投资骗局

匿名

警惕!虚构的“中巴光伏” 涉嫌资金盘传销骗局:揭秘一场横跨两国的虚假投资骗局

“投入 10 万,半年返 20 万,还能拿到巴基斯坦光伏电站的分红权!”2024 年初,河北石家庄的退休教师李女士被邻居发来的 “发财机会” 打动。对方发来的宣传册上,中巴两国国旗旁印着 “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重点项目” 字样,还有穿着西装的 “高管” 在巴基斯坦工地剪彩的照片。抱着 “支持国家战略还能赚钱” 的想法,李女士不仅自己投了钱,还拉着妹妹一起加入,直到今年 5 月平台突然无法提现,她才惊觉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传销骗局。

警惕!虚构的“中巴光伏” 涉嫌资金盘传销骗局:揭秘一场横跨两国的虚假投资骗局

近年来,随着光伏产业热度攀升和 “一带一路” 合作深入,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 “中巴光伏合作” 的概念,编造虚假投资项目,以 “国际合作 + 新能源” 为幌子开展传销活动。记者深入调查发现,此类骗局已在全国多省市出现,仅 2023 年警方通报的相关案件涉案金额就超过 3 亿元。

近期,一个以国外光伏发电项目为噱头的分红类资金盘诈骗活动“中巴光伏”。平台称在巴基斯坦搭建光伏发电站,产生的电卖给当地电网,和政府签订了长期购电合同,还是那句话,这种好事轮不到普通人,资本家不会把赚钱的机会让给人赚。目前只开放4个投资档位,分别为5000元、10000元、15000元、20000元,日利率1.8%、1.9%、2.0%、2.2%,根据档位的不同,首次投资返利、引路人奖励、上层辅助奖励都不同。

警惕!虚构的“中巴光伏” 涉嫌资金盘传销骗局:揭秘一场横跨两国的虚假投资骗局

警惕!虚构的“中巴光伏” 涉嫌资金盘传销骗局:揭秘一场横跨两国的虚假投资骗局

一、拆解骗局:从 “高大上” 包装到传销本质

(一)精心设计的虚假外衣

在山东济南破获的 “中巴光伏联盟” 案中,警方查获了大量骗子用于宣传的物料。这些资料将项目包装成 “中国能源集团与巴基斯坦政府合作的光伏扶贫工程”,伪造了中巴两国政府部门的批复文件,甚至制作了带有水印的 “项目授权书”。

警惕!虚构的“中巴光伏” 涉嫌资金盘传销骗局:揭秘一场横跨两国的虚假投资骗局

骗子会组织 “考察团”,但所谓的巴基斯坦实地考察,实则是在国内郊区搭建的临时工地。江苏市民张先生回忆:“他们带我们去了一个有几排太阳能板的院子,说这是‘国内示范基地’,真正的大项目在巴基斯坦。现场还有‘翻译’和穿制服的‘巴基斯坦代表’,现在想来全是演员。”

(二)典型的传销运作模式

警方调查显示,此类骗局完全符合传销的三大特征:

  • 入门费

    :投资者需缴纳 5 万 - 50 万元不等的 “项目对接费”,才能获得 “投资资格”;

  • 拉人头

    :收益主要来自发展下线,推荐 1 人可获得投资额 10% 的 “推荐奖”,下线再发展新人还能拿 “管理奖”;

  • 团队计酬

    :按照层级划分返利比例,声称 “做到区域代理,每月躺赚 10 万”。

四川成都的受害者王女士提供的聊天记录显示,骗子会定期在群内发布 “成功案例”:“李姐团队本月新增 58 人,分红 38 万”“张总升级为省级代理,公司奖励帕萨特一辆”。这些虚假信息不断刺激参与者的贪婪心理。

二、骗局话术:如何一步步让人入局?

(一)利用国家战略背书

“响应一带一路号召,参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,这是国家鼓励的项目!” 这是骗子最常用的话术。他们会截取领导人关于中巴合作的讲话片段,制作成短视频,混淆 “国家支持的正规项目” 与 “虚假投资” 的界限。

中国光伏行业协会 2024 年发布的风险提示指出,所有正规中巴光伏合作项目均通过政府公开招标,从未委托任何机构向个人募集资金。

(二)营造稀缺性与紧迫感

“巴基斯坦光伏市场刚开放,名额只有 1000 个,现在已经抢了 700 多个!” 骗子通过制造 “名额有限” 的假象,迫使投资者仓促决策。湖北武汉的赵先生就坦言:“当时怕错过机会,没跟子女商量就转了钱,现在肠子都悔青了。”

(三)用 “跨国项目” 增加核实难度

当投资者提出要核实项目真实性时,骗子会以 “涉外项目机密”“需要巴基斯坦政府审批” 为由推脱。即便有人提出要去实地考察,也会被安排到国内的 “临时展示点”,而非真正的巴基斯坦光伏电站。

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工作人员表示,个人若想核实涉外合作项目,可通过中国驻当地使领馆、商务部官网等正规渠道查询,切勿轻信企业单方面宣传。

三、真实案例:那些被卷入骗局的家庭

(一)退休工程师的 “养老钱” 梦碎

62 岁的陈先生是西安某国企的退休工程师,2023 年 10 月被 “老同学” 拉入骗局。对方自称在巴基斯坦考察过项目,还发来与 “当地官员” 的合影(后证实为合成)。陈先生先后投入 35 万元,其中 20 万是向子女借的。2024 年 4 月,当他想取出部分收益给孙子交学费时,发现 APP 已无法登录,老同学的电话也成了空号。

“我一辈子搞技术,总觉得自己不会被骗,没想到栽在了‘高科技 + 国际合作’的幌子上。” 陈先生在派出所报案时老泪纵横。

(二)白领为 “躺赚” 辞掉工作

杭州某互联网公司的白领小周,2023 年看到 “中巴光伏” 项目宣传后,被 “月入 5 万” 的承诺吸引。她不仅投入 15 万积蓄,还说服父母抵押房产投资 50 万,自己则辞掉工作专职 “发展团队”。巅峰时期,她手下有 30 多名下线,每月能拿到 2 万多元 “返利”。

“现在才明白,那些返利都是新投资者的本金。” 小周说,当资金链断裂时,她不仅血本无归,还欠了亲友一屁股债,“连家门都不敢出”。

四、警方提示:三招识别光伏投资骗局

1.查资质:正规光伏投资项目需具备发改委备案文件、电力部门并网许可等资质,个人可通过政府官网查询;所有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的行为,必须取得金融监管部门许可。

2.看模式:凡是要求 “交入门费、拉人头、分层级返利” 的,无论包装成什么概念,都是传销。

3.核渠道:对涉外项目,可通过中国驻当地大使馆经商处核实,或咨询行业协会(如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官网有正规企业名录)。

据公安部通报,2023 年全国共查处光伏领域传销案件 47 起,涉案金额达 43 亿元,抓获犯罪嫌疑人 216 名。此类骗局往往持续 1-2 年就会崩盘,投资者能拿回本金的不足 5%。

五、后记:别让 “新能源梦” 变成 “噩梦”

光伏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,确实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朝阳产业,中巴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也在稳步推进。但任何合法的投资都有合理回报周期,不存在 “稳赚不赔”“一本万利” 的好事。

当你看到 “中巴光伏”“高额返利”“拉人赚钱” 这些关键词同时出现时,请务必提高警惕 —— 这不是机遇,而是陷阱。记住,守住钱袋子的最好办法,就是不贪意外之财,不轻信陌生诱惑。

如果发现类似骗局,可立即向市场监管部门(12315)或公安机关举报,让我们共同筑牢反诈防线。

扫码加入QQ群
【全网推广】新项目交流群

标签:中巴光伏

发布评论 5条评论)

  • Refresh code

评论列表

2025-07-17

警惕!虚构的“中巴光伏” 涉嫌资金盘传销骗局:揭秘一场横跨两国的虚假投资骗局...

2025-07-17

“投入 10 万,半年返 20 万,还能拿到巴基斯坦光伏电站的分红权!”2024 年初,河北石家庄的退休教师李女士被邻居发来的 “发财机会” 打动。对方发来的宣传册上,中巴两国国旗旁印着 “一带...

2025-07-17

@匿名:警惕!虚构的“中巴光伏” 涉嫌资金盘传销骗局:揭秘一场横跨两国的虚假投资骗局...